在闽侯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通过精湛的木作修缮技艺,默默守护着古建筑。8月30日,记者来到闽侯,探访一对坚持守护传统建筑的父子,感受他们的匠心以及传统木作修缮技艺的魅力。
闽侯还保留着众多的古民居,但木构件易受到糟朽、风化、虫蛀影响,使得木构架建筑的维修、翻建、重建不可或缺,这也催生了古建筑木作修缮这门技艺。
现年58岁的叶依钟,是一名木作修缮师,近期他正带领维修团队修缮一处位于福州市中心的木构架建筑。
叶依钟从事木作修缮已达40年。程强 摄
“一开始,我跟着大义村后街的陈钟祥师傅学习木作修缮这门技艺。学了两三年后,又跟着陈振和师傅学习。18岁开始到现在,做了40年了。”叶依钟说。
木作修缮分为大木作与小木作。大木作是指制作安装木构架建筑的承重部分(如柱、枋、斗拱、梁、檩等)。大木作的施工大致可分为五个程序,其中有下水高(画丈杆)、制作构件、展拽等工序。小木作是指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非承重木构件(如门、窗、天花、藻井、隔断以及装饰雕花件等)的制作和安装,可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。
为使木构建筑保存得更久、更完好,叶依钟总结出一套针对传统木构建筑的修缮施工工艺。
“我们遵守一个原则,就是修旧如旧,按照每一座房子的风格和各个细节,完整地还原它。”在叶依钟看来,完整地还原房子本来的样子,很考验木作修缮师的手艺。
如今,像叶依钟这样的木作匠人年龄逐渐走高,只有极少数年轻人从事传统木作修缮工作,木作修缮手艺人队伍正呈现青黄不接的状态。
叶依钟的儿子叶晓明是这支修缮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年轻人,“90后”的他对古建筑木作修缮有着不一样的感情。
“从小跟着父亲辗转于各个古建筑工地,也算是耳濡目染。我学的专业是现代建筑,反而更喜欢做这些古代建筑的修缮和施工。”叶晓明说。
现在,叶晓明是他们这支古建木作修缮队伍的第四代传承人。叶依钟带着叶晓明,在非遗传承上下功夫,通过参加技能大赛等活动,力求让更多人了解这项技艺,并将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。
“老一辈的手艺人都老去了,如果这些手艺没有传承下来,实在可惜。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,为这项传统工艺的传承尽绵薄之力。”叶晓明说。(记者 谭湘竹)
来源:中新网